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xià]

[xià]

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总笔画: 10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 总笔画: 10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夏:10; )

  • 五笔编码:DHTU
  • 仓颉编码:MUHE
  • 四角号码:10407
  • UniCode:U+590F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1862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xià
    一年的第二季:夏季。夏天。夏令。夏播。夏熟。夏粮。
    中国朝代名:夏代。夏历。
    指中国:华夏。
    姓。


    笔画数:10;
    部首:夂;
    笔顺编号:132511135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火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是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5册,第48部,夊部,10
    [ 故训彙纂 ]:459|0537.10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3354,第05卷下,夊部第10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245第12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2页0869第10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3页3510第8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xià
    【名】
    (会意。据小篆字形,从页,从臼,从攵。页(xié),人头。臼(jù),两手,攵(suī),两足。合起来象人形。本义:古代汉民族自称)
    同本义。也称华夏、诸夏〖Chinese〗
    夏,中国之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朱骏声曰:“就全地言之,中国在西北一小隅。故陈公子少西字夏,郑公孙夏字西。”
    泛指中国〖China〗
    蛮夷猾夏。——《书·舜典》。孔传:“夏,华夏。”
   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。——《公羊传·成公十五年》。注:“诸夏外土诸侯也。谓之夏者,大总下上言之辞也。”
    此之谓夏声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。服注:“与诸夏同风。”
    东夏之命。——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。注:“东方也。”
    又如:夏盟(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);夏声(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)
    朝代名〖theXiaDynasty〗
  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,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,奴隶制国家,建都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北),即夏后氏
   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    始于虞夏。——蔡元培《图画》
    夏后皋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
    虞夏以来。——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
    又如:夏礼(夏代的礼法);夏书(记载夏代史事的书);夏甲(夏朝君主孔甲)
   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(1)∶东晋末,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,建都统万城(今陕西横山西北)(2)∶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,都乐寿(今河北献县)(3)∶北宋仁宗时,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,史称西夏,都兴州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)(4)∶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,都重庆
   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〖Bactria〗。如:夏国;大夏
    通“厦”。大屋〖bighouse〗
   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,孰两东门之可芜?——《楚辞·哀郢》
    见若覆夏屋者矣。——《礼记·檀弓上》
    夏季。一年的第二季,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,也指农历“四、五、六”三个月〖summer〗
    四月维夏,六月徂暑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
    又如:夏汛(夏季汛期);夏安居(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,又称“坐夏”);夏畦(夏天治理田畦);夏苗(夏季的禾苗或田猎)



    xià
    【形】
    大〖great〗
    夏,大也。——《尔雅》
    于我乎夏屋渠渠。——《诗·秦风·权舆》。传:“大也。”
    〖夏〗此字本谊训大也。万物宽假之时也。——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》
    自关而西,秦晋之间,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,谓之夏。——《方言》
    又如:夏李(大李);夏屋(大屋);夏海(大海)
    华彩,即五色〖magnificentcolor〗
    秋染夏。——《周礼》
    又如:夏翟(夏狄。羽毛五色的野鸡);夏缦(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)

    夏播
    xiàbō
    〖summersowing〗夏天里播下种子
    夏布
    xiàbù
    〖grasscloth;grasslinen〗用苎麻织的麻布
    夏锄
    xiàchú
    〖summerhoeing〗指夏季锄地的活儿
    夏管
    xiàguǎn
    〖summerfieldmanagement〗夏季的田间管理
    夏侯
    Xiàhóu
    〖surname〗复姓
    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(夏侯婴,沛人,跟从刘邦起义,后封汝阴侯。靳强,祖籍西河,刘邦的部属,因攻击项羽有功,后封汾阳侯。纪信,刘邦的得力部将,因救刘邦脱险,被项羽烧死)。——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
    夏后氏
    Xiàhòushì
    〖theXiaDanastysetupbykingYu〗指禹建立的夏王朝。也称夏后或夏氏
    钻燧于夏后氏之世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    夏季
    xiàjì
    〖summer〗∶见“夏天”
    〖shemu〗∶埃及古历一年三季之一,每季四个月,其他两季为冬季和洪水季
    夏口
    Xiàkǒu
    〖Xiakou〗古地名,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,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,故名。夏口在江北,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,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,与夏口隔江相对
    夏历
    xiàlì
    见“农历”
    夏粮
    xiàliáng
    〖summergraincrops〗夏天收获的粮食
    夏令
    xiàlìng
    〖summer〗∶夏季
    〖summerweather〗∶夏季的节令、气候
    夏令营
    xiàlìngyíng
    〖summercamp〗夏季开设的供集体人员短期休养、娱乐的营地
    夏秋
    xià-qiū
    〖estivo-autumnal;aestivo-autumnal〗夏季与秋季;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——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
    夏日
    xiàrì
    〖summer〗∶夏天
    夏日葛衣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    〖summersun〗夏季的太阳
    夏日炎炎似火烧
    夏收
    xiàshōu
    〖summerharvest〗
    夏日收获作物
    夏季的收成
    夏熟
    xiàshú
    〖summermaturing〗夏季作物成熟
    夏熟作物
    夏熟谷物
    xiàshúgǔwù
    〖fallgrain〗秋季播种和在来年春季或夏季收获的谷物
    夏天,夏季
    xiàtiān,xiàjì
    〖summer〗同“夏2”
    夏衣
    xiàyī
    〖summerclothing〗夏季穿的衣服
    夏禹
    Xià-Yǔ
    〖XiaYu〗夏代开国之主。颛顼孙,姓如人氏,其号曰禹,亦曰文命。初封夏伯,故亦称“伯禹”。为有天下之号,史称夏禹,又称“夏后氏”。在位八年,后南巡,崩于会稽(今浙江绍兴市)。据传,禹治水,历十年之久,“三过其门而不入”,终于战胜洪水,民得以安。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
    夏耘
    xiàyún
    〖summerhoeing(ploughing)〗夏锄
    夏至
    xiàzhì
    〖summersolstice〗∶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,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;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,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
    〖solstice〗∶二十四节气之一,在6月21或22日,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,夜间最短
    夏种
    xiàzhòng
    〖summersowing〗夏季的播种
    夏装
    xiàzhuāng
    〖summerclothing〗夏衣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一夂(hengwen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丆目夂
    [ 笔顺编号 ]:1325111354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撇竖折横横横撇折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xià]

    [《廣韻》胡雅切,上馬,匣。]

    “夓1”的今字。“昰2”的今字。

    (1)大。

    (2)大屋;大殿。

    (3)五色。

    (4)古代汉民族自称,也称华夏、诸夏。

    (5)指中夏,中原地区。

    (6)禹乐名。

    (7)泛指大乐歌。

    (8)舞名。文舞。

    (9)水名。夏水。传说此水冬竭夏流,故名。故道从湖北省沙市东南分长江水东出,流经今监利县北,折东北至沔阳县治附近入汉水。

    (10)水名。汉水的别称。

    (11)佛教语。僧徒称年为夏。

    (12)朝代名,即夏后氏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。相传为禹子启所创立的奴隶制国家。建都安邑(今山西省夏县北)。

    (13)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。东晋末,公元407年,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,国号夏。也称大夏。建都统万城(今陕西省横山西北)。

    (14)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。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于公元618年自立为王,国号夏。初建都乐寿(今河北省献县),次年迁洛州(今河北省永年东南)。

    (15)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。北宋仁宗时,党项羌贵族赵元昊所建。史称西夏,亦简称夏。建都兴庆(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东南)。

    (16)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。元末明玉珍所建。都重庆。

    (17)姓。

    [②][xià]

    [《廣韻》胡駕切,去禡,匣。]

    “夓2”的今字。

    夏季。四季的第二季。阴历四月至六月。

    [③][jiǎ]

    [《集韻》舉下切,上馬,見。]

    “夓3”的今字。

    木名。亦作“檟”、“榎”。参见“夏3楚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丑集下】【夊字部】 夏; 康熙笔画:10; 页码:页245第1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鱼部喻三母,hea
    [ 广 韵 ]:胡雅切,上35馬,xià,假開二上麻匣
    [ 平水韵 ]:上声二十一马·去声二十二禡
    [ 唐 音 ]:*hǎ
    [ 国 语 ]:xià,jiǎ
    [ 粤 语 ]:haa6
    [ 闽南语 ]:ha7,he7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五】【夊部】 编号:3354
      夏,[胡雅切 ],中國之人也。从夊从頁从
  • 字源演变
    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