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bèi]

[bèi]

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总笔画: 7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7画 总笔画: 12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邶:12; )

  • 五笔编码:UXBH
  • 仓颉编码:LMPNL
  • 四角号码:17127
  • UniCode:U+90B6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3693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bèi
   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。

    笔画数:7;
    部首:阝;
    笔顺编号:211355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水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6册,第22部,邑部,45
    [ 故训彙纂 ]:2322|2400.3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4028,第06卷下,邑部第45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270第03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bèi
    【名】
    古国名〖Beistate〗。周武王封殷纣王之子武庚于此,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,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北阝(beier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丬匕阝
    [ 笔顺编号 ]:2113552
    [ 笔顺读写 ]:竖横横撇折折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bèi]

    [《廣韻》蒲昧切,去隊,並。]

    亦作“鄁1”。

    (1)古国名。周武王克商后,分朝歌以北之地为邶,南为鄘,东为卫。以邶封纣子武庚。武庚叛,周公尽以其地封弟康叔,而迁邶鄘之民于雒邑。

    (2)邶地之乐。《诗》有《邶風》十九篇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酉集下】【邑字部】 邶; 康熙笔画:12; 页码:页1270第03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蒲昧切【正韻】步昧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蒲昧切,去18隊,bèi,蟹合一去灰並
    [ 平水韵 ]:去声十一队
    [ 粤 语 ]:bui3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六】【邑部】 编号:4028
      邶,[補妹切 ],故商邑。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。从邑北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