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zhǐ]

[zhǐ]

部首:部首笔画: 3画总笔画: 15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徵:15;征:8; )

  • 五笔编码:TMGT
  • 仓颉编码:HOUGK
  • 四角号码:28240
  • UniCode:U+5FB5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5960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zhǐ
    古代五音之一,相当于简谱“5”。


    zhēng
    见“征”③徵⑦。

    笔画数:15;
    部首:彳;
    笔顺编号:33225211121313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7册,第23部,×部,2
    [ 故训彙纂 ]:765|0843.1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5215,第08卷上,×部第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370第41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2页0842第07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5页1810第1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zhǐ
    【名】
    古代五声音阶“宫商角徵羽”的第四音。相当于工尺谱上的“六”,现在简谱上的“5”〖“6”inatraditionalChinesemusicalnotationor“5”innumberedmusicalnotation〗
    徵,五声之一,弦用五十四丝,其声清。——《正字通》
    又如:徵羽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声音节中的后两音)
    另见zhēng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彳攵(renwen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彳山一壬攵
    [ 笔顺编号 ]:332252111213134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撇竖竖折竖横横横竖横撇横撇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zhēng]

    [《廣韻》陟陵切,平蒸,知。]

    亦作“徴1”。

    (1)预兆;迹象。

    (2)引申为象征。

    (3)证明;证验。

    (4)表现;表示。参见“徵實”、“徵數”。

    (5)质问;询问。

    (6)取信。

    (7)征召;征聘。多指君召臣。

    (8)谓收捕。

    (9)指所征召的徒役。

    (10)征收。

    (11)招致,招惹。

    (12)求取;索取;征取。

    (13)成。

    (14)主管。参见“徵藏史”。

    (15)姓。三国吴有徵崇。见《三国志·吴志·程秉传》。

    [②][chéng]

    [《集韻》持陵切,平蒸,澄。]

    亦作“徴2”。

    (1)通“懲”。警戒;惩罚。

    (2)古地名。在今陕西省澄城县。

    [③][zhǐ]

    [《廣韻》陟里切,上止,知。]

    亦作“徴3”。

    古五音之一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寅集下】【彳字部】 徵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370第41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陟陵切,下平16蒸,zhēng,曾開三平蒸知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十蒸
    [ 唐 音 ]:*djiəng
    [ 国 语 ]:zhēng,zhǐ
    [ 粤 语 ]:zi2zing1
    [ 闽南语 ]:cheng1,teng1,tin1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八】【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