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sì]

[sì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7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 总笔画: 8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祀:8; )

  • 五笔编码:PYNN
  • 仓颉编码:IFRU
  • 四角号码:37217
  • UniCode:U+7940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0891
  • 基本解释



    祭:祭祀。祀天。祀祖。
    中国殷代指年:十有三祀。

    笔画数:7;
    部首:礻;
    笔顺编号:4524515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,多用男性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1册,第3部,示部,22
    [ 故训彙纂 ]:1594|1672.2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0031,第01卷上,示部第2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840第01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【动】
    (形声。从示,巳声。“示”常与祭祀有关。本义:祭祀天神)
    同本义〖worshipHeaven〗
    祀,祭无已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祀,国之大事也。
    左传·文公二年》
    五祀。——《周礼·在宗伯》。郑注:“五色之帝。”
    以雷鼓鼓神祀。——《周礼》。贾公彦疏:“天神称祀,地祗称祭,宗庙称享。”
    一说指祭祀地神
    祠,祭也,天祭也。祀,地祭也。——唐·玄应《一切经音义》
    祭祀〖worship;offersacrificetothegodsorspirtsofthedead〗
    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    祭祀必祝之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    瑞抚吴甫半岁,小民闻当去,号泣载道,家绘像祀之。——《明史·海瑞传》
    又如:祀灶(祭灶神。在腊月二十三日,为古代五祀之一);祀南北郊(天子即位后在城南郊外祭天,在城北郊外祭地);祀土(祭祀土地神);祀天(祭祀天神);祀孔(指祭祀孔子的典礼);祀田(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);祀社(祭祀土神);祀奉(祭祀供奉);祀典(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);祀物(祭祀所用的供物);祀命(祭祀的命令);祀享(祭祀供献);祀孤(祭祀孤魂);祀姑(古代旗帜名)



    【名】
    祭神的地方〖siteforsacrifice〗
    过墓则式,过祀则下。——《礼记》
    又如:祀堂(祭殿);祀舍(祭祀的房屋,庙宇);祀场(古代祭祀地神的处所);祀坛(古代祭祀时用土筑的平台)
    世,代〖generation〗
    固有文不传于后祀,声遂绝于天下者矣。——唐·柳宗元《与友人论为文书》
    中国商代对年的一种称呼〖year〗
    惟十有三祀。——《书·洪范》
    向神或神明供奉动物或植物食物、酒类、香烛或珍贵物品作为祭祀的行为或举动〖sacrifice〗
    祀,国之大事也——《左传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礻巳(shisi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礻巳
    [ 笔顺编号 ]:4524515
    [ 笔顺读写 ]:捺折竖捺折横折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sì]

    [《廣韻》詳里切,上止,邪。]

    亦作“禩1”。

    (1)古代对神鬼、先祖所举行的祭礼。

    (2)岁;年。

    (3)世;代。

    (4)祠祀。指祭祀供奉的处所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午集下】【示字部】 祀; 康熙笔画:8; 页码:页840第01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之部邪母,zi?
    [ 广 韵 ]:詳里切,上6止,sì,止開三上之邪
    [ 平水韵 ]:上声四纸
    [ 粤 语 ]:zi6
    [ 闽南语 ]:su7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一】【示部】 编号:31
      祀,[詳里切 ],祭無已也。从示巳聲。

     祀或从異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