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shéng]

[shéng]

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总笔画: 18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19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繩:19; )

  • 五笔编码:XMGV
  • 仓颉编码:VFRXU
  • 四角号码:27917
  • UniCode:U+7E69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shéng
    见“绳”。

    笔画数:18;
    部首:糹;
    笔顺编号:5544442512511151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金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9册,第59部,糸部,179
    [ 故训彙纂 ]:1780|1858.4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8649,第13卷上,糸部第179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940第04

  • 详细解释

    暂无汉字(繩)的详细解释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糹黽(simian)
    [ 笔顺编号 ]:5544442511251211511
    [ 笔顺读写 ]:折折捺捺捺捺竖折横横竖折横竖横横折横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shéng]

    [《廣韻》食陵切,平蒸,船。]

    亦作“縄1”。“绳1”的繁体字。

    (1)绳子。

    (2)木工用以测定直线的墨线。

    (3)直;正。

    (4)准则;法度。

    (5)衡量。

    (6)纠正;弹劾。

    (7)引申为制裁。

    (8)约束。

    (9)捆缚。

    (10)称誉。

    (11)继承。

    (12)古代称深衣后幅居中的衣缝。

    (13)水名。即今金沙江。参阅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、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若水》。

    (14)清代旗田的计量单位。

    [②][yìng]

    [《集韻》以證切,去證,以。]

    亦作“縄2”。“绳2”的繁体字。

    草结籽。《周礼·秋官·薙氏》:“秋繩而芟之。”郑玄注:“含實曰繩。”陆德明释文:“繩音孕,以證反。”

    [③][mǐn]

    [《集韻》弭盡切,上準,明。]

    亦作“縄3”。“绳3”的繁体字。

    见“繩3繩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繩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940第04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食陵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神陵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蒸部床三母,dji?ng
    [ 广 韵 ]:食陵切,下平16蒸,chéng,曾開三平蒸船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十蒸
    [ 粤 语 ]:sing4
    [ 闽南语 ]:chin5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 编号:8649
      繩,[食陵切 ],索也。从糸,蠅省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