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liú]

[liú]

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总笔画: 6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2画 总笔画: 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劉:15; )

  • 五笔编码:YJH
  • 仓颉编码:YKLN
  • 四角号码:02400
  • UniCode:U+5218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0517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(劉)
    liú
    姓。

    笔画数:6;
    部首:刂;
    笔顺编号:41342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火 吉凶寓意:吉 是否为常用字:是
    姓名学:姓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故训彙纂 ]:241|0319.2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37第30
    [ 汉语字典 ]:卷1页0327第13
    [   辞 海   ]:卷1页7840第1

  • 详细解释



    liú
    【动】
    (形声。从金,从刀,丣(yǒu)声。本义:杀,戮)
    同本义(含有大规模杀戮的意思)〖kill〗
    胜殷遏刘,耆代尔功。——《诗·周颂·武》
    重我民,无尽刘。——《书·盘庚上》。孔传:“刘,杀也。”
    秦晋宋卫之间谓杀曰刘,晋之北鄙亦曰刘。——《方言》卷一
    芟夷我农功,虔刘我边垂。(虔:杀戮)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    克,战胜〖capture〗
    咸刘商王纣,执矢恶臣百人。——《逸周书·世俘》



    liú
    【名】
    兵器名。斧钺〖weapon’sname〗
    一人冕,执刘,立于东堂。——《书·顾命》。孔传:“刘,钺属。”孔颖达疏引郑玄曰:“刘,盖今鑱斧。”



    liú
    【形】
    剥落,凋残〖wither〗
    靡草不凋,无木不刘。——明·刘基《擢彼乔松》

    刘邦
    LiúBāng
    〖LiuBang〗(前256—前195)字季。西汉(前206—23)王朝的建立者。字季。沛县(今属江苏)人,故人亦称沛公。刘邦排行第三,所以有时也叫他刘三
    刘表
    LiúBiǎo
    〖LiuBiao〗荆州(现在湖北、湖南一带)牧。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,管辖几个郡的军政
    刘公嘉话
    LiúgōngJiāhuà
    〖LiuGongjiahua—abookwrittenbyWeiXuninTangDynasty〗即《刘公嘉话录》,唐朝韦绚所撰。因为所记之事都是听刘禹锡讲的,故名。现在传本名《刘宾客嘉话录》(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),没有这一条
    刘公勇
    LiúGōngyǒng
    〖LiuGongyoung—aChinesepoetinQingDynasty〗(1624—?)清朝诗人,原名体仁。他所称道的“红杏枝头春意闹”,是宋朝词人宋祁《玉楼春》中的句子
    刘海仙
    LiúHǎixiān
    〖LiuHaixian—afamousTaoistpriestinancientChina〗指刘海蟾,五代时人。相传他在终南山修道,成了神仙,是八仙之一。民间流行的他的画像是披着长发,前有短发覆在额上的一个道士
    刘基
    LiúJī
    〖LiuJi—animportantadvisoroffirstemperor“ZhuYuanzhang”inMingdynasty〗(1311—1375)字伯温,元末明初青田(现在浙江省文成县)人。辅佐朱元璋平定天下,官御史中丞,弘文馆学士。封诚意
    刘向
    LiúXiàng
    〖LiuXiang—afamouswriterinancientchina〗(约前77—前6)本名更生,字子政,西汉沛(现在江苏省沛县)人,经学家、目录学家、文学家,著有《新序》、《说苑》等
    刘勰
    LiúXié
    〖LiuXie—afamousliteraturecriticinancientChina〗(约465—532)字彦和,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。他的主要著作《文心雕龙》,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,体系比较完整,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
    刘歆
    LiúXīn
    〖LiuXin〗西汉人,数学家,对历法和圆周率有研究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文刂(wendao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文刂
    [ 笔顺编号 ]:413422
    [ 笔顺读写 ]:捺横撇捺竖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liú]

    [《廣韻》力求切,平尤,來。]

    亦作“刘1”。“刘3”的繁体字。

    (1)兵器名。斧钺。

    (2)诛杀。

    (3)克,战胜。

    (4)剥落;凋残。

    (5)通“膢”。祭名。

    (6)果树名。

    (7)古地名。一在今河南偃师南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王取鄔、劉、蔿、邗之田于鄭。”一在今山东曲阜附近。《左传·襄公十五年》:“二月己亥,及向戌盟于劉。”

    (8)为水名。见《水经注·洛水》。

    (9)姓。

    [②][liǔ]

    [《集韻》力九切,上有,來。]

    通“懰1”。亦作“刘2”。“刘4”的繁体字。

    美好貌。《诗·陈风·月出》“佼人懰兮”,陆德明释文本作“劉兮”,谓“劉,本又作懰,同。力久反,好貌。《埤蒼》作嬼。嬼,妖也。”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子集下】【刀字部】 劉; 康熙笔画:15; 页码:页137第30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鎦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上古音 ]:幽部来母,liu
    [ 平水韵 ]:下平十一尤
    [ 国 语 ]:liú
    [ 粤 语 ]:lau4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刘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