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huǐ] [huī]

[huǐ] [huī]

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总笔画: 9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虺:9; )

  • 五笔编码:GQJI
  • 仓颉编码:MULMI
  • 四角号码:15213
  • UniCode:U+867A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4173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huǐ
   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:虺蜮(虺、蜴、蜮都是害人的毒物,喻奸恶小人)。为虺弗摧,为蛇若何(小蛇不打死,成了大蛇怎么办?原喻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,后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)。

    笔画数:9;
    部首:虫;
    笔顺编号:13525121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水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10册,第4部,虫部,17
    [ 故训彙纂 ]:2003|2081.7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8755,第13卷上,虫部第17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077第03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huī
    另见huǐ

    虺隤
    huītuí
    〖(ofhorse)istired;ill〗累得患了病的样子
    陟彼崔嵬,我马虺隤。——《诗·周南·卷耳》


    huǐ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虫,兀(wù)声。本义:蜥蜴)
    同本义〖lizard〗
    胡为虺蜴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。陆疏:“一名蝾螈,水蜴也。或谓之号蟪,或谓之蛇毉。”
    为虺弗摧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    又如:虺易(蜥蜴);虺蜓(蜥蜴和壁虎);虺蜥(蜥蜴)
    毒蛇,俗你土虺蛇,大毒蛇。泛指蛇类〖venomoussnake〗
    虺,蛇属,细颈大头,色如绶文,大者长七八尺。——《字汇》
    维虺维蛇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斯干》
    虺,蝰地。——《广雅》
    雄虺九首。——《楚辞·天问》
    王虺骞只。——《楚辞·大招》
    又如:虺豺(泛指毒蛇猛兽);虺蛇(毒蛇。亦喻恶人);虺民(毒蛇似的人);虺螫(毒蛇咬);虺蛇入梦(生女的徵兆);虺皮(蛇皮)
    另见huī

    虺蝮
    huǐfù
    〖brevicaudatepitviper〗蝮蛇类毒蛇
    虺蜴
    huǐxī
    〖venomoussnakeandlizard〗∶毒蛇和蜥蜴
    〖aviciousperson〗∶比喻害人者
    害同虺蜴
    虺蜮
    huǐyù
    〖venomoussnakes,andfabuloustortoise-likecreaturesthesandcastoutofwhosemouthisbilieveddeadlytohumans〗∶毒蛇和含沙射影的蜮
    坛罗虺蜮。——南朝宋·鲍照《芜城赋》
    〖atreacherousandmaliciousperson〗∶比喻阴险恶毒的人
    前有虎兕后虺蜮。——明·何景明《行路难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兀虫(wuchong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兀虫
    [ 笔顺编号 ]:135251214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撇折竖折横竖横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huǐ]

    [《廣韻》許偉切,上尾,曉。]

    亦作“蘬2”。亦作“螝2”。

    (1)古称蝮蛇一类的毒蛇。通常指土虺蛇,色如泥土。借指土灰色。

    (2)泛称小蛇。

    (3)蜥蜴类动物。

    (4)见“虺韡”。

    (5)武则天讨平越王贞、琅邪王沖等唐宗室的起兵叛抗后,削其属籍,改姓为“虺”。见《旧唐书·则天皇后纪》。

    [②][huī]

    [《廣韻》呼懷切,平皆,曉。]

    [《廣韻》呼恢切,平灰,曉。]

    见“虺2隤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申集中】【虫字部】 虺; 康熙笔画:9; 页码:页1077第03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虫【唐韻】【正韻】許偉切【韻會】詡鬼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呼懷切,上平14皆,huāi,蟹合二平皆曉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十灰·上声五尾
    [ 粤 语 ]:fui1wai2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十三】【虫部】 编号:8755
      虺,[許偉切 ],虺以注鳴。《詩》曰:“胡爲虺蜥。”从虫兀聲。臣鉉等曰:兀非聲,未詳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