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shèn]

[shèn]

部首:部首笔画: 4画总笔画: 11画

繁体部首:部首笔画: 6画 总笔画: 13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脤:13; )

  • 五笔编码:EDFE
  • 仓颉编码:BMMV
  • 四角号码:71232
  • UniCode:U+8124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shèn
    古代王侯祭社稷所用的肉。

    笔画数:11;
    部首:月;
    笔顺编号:35111311534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故训彙纂 ]:1862|1940.4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983第25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shèn
    【名】
    古代祭社稷用的生肉〖sacrificialrawmeat〗
    脤,肉也。——《广雅》
    天王使石尚来归脤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定公十四年》。注:“脤,祭肉也。”
    成子受脤于社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    又如:脤膰(祭社稷和宗庙用的肉)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月辰(yuechen)
    [ 笔顺编号 ]:35111311534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折横横横撇横横折撇捺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shèn]

    [《廣韻》時忍切,上軫,禪。]

    古代祭社用的生肉。一说,泛指祭社用的肉。《穀梁传·定公十四年》:“脤者,何也?俎實也,祭肉也。生曰脤,熟曰膰。”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帥師者受命於廟,受脤於社。”又《成公十三年》:“國之大事,在祀與戎。祀有執膰,戎有受脤,神之大節也。”后因以“受脤”指奉命帅师出征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未集下】【肉字部】 脤; 康熙笔画:13; 页码:页983第25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【廣韻】時忍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是忍切【正韻】時軫切,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時忍切,上16軫,shèn,臻開三上眞A常
    [ 平水韵 ]:上声十一轸
    [ 粤 语 ]:san4san5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
    【说文解字】中没有查到汉字(脤)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