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qìng]

[qìng]

部首:部首笔画: 5画总笔画: 16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磬:16; )

  • 五笔编码:FNMD
  • 仓颉编码:GEMR
  • 四角号码:47602
  • UniCode:U+78EC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6043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qìng
    古代打击兵器,形状像曲尺,用玉、石制成,可悬挂。
   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,用铜铁铸成,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,亦可敲响集合寺众。
    缢杀:“公族其有死罪,则磬于甸人”。
    古同“罄”,空,尽。

    笔画数:16;
    部首:石;
    笔顺编号:1215213355413251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汉字五行:木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,多用男性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8册,第34部,石部,32
    [ 故训彙纂 ]:1588|1666.7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6008,第09卷下,石部第32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836第02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qìng
    【名】
   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。手又持小槌像击磬的形象。本义:古代乐器。用石或玉雕成。悬挂于架上,击之而鸣)
    同本义〖chimestone;musicalstone〗
    磬,乐石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小华之山多磬石。——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
    泗滨浮磬。——《书·禹贡》
    笙磬同音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鼓钟》
    依我磬声。——《诗·商颂·那》
    语寡人以忧者击磬。——《淮南子·泛论》
    钟磬置于水中。——宋·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    西门豹簪笔磬折,向河立待良久。——《西门豹治邺》
    又如:磬人(负责治磬的官员);磬工(负责制磬的官员);磬色(玉磬的光彩);磬师(古乐官名);磬管(两种古乐器名)
    适宜制磬的美石〖finestone〗。如:磬石(适宜制磬的美石);磬错(磨磬用的石头)


    qìng
    【动】
    弯腰。表示谦恭〖bow〗
    簪笔磬折。——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
    又如:磬折(弯腰;卑躬屈膝);磬沼(形容曲折的池)
    假借为“骋”。纵马奔驰〖gallop〗
    抑磬控忌,抑纵送忌。——《诗·郑风·大叔于田》

    qìng
    【形】
    通“罄”。空,尽〖empty〗
    金积折廉,璧袭无理,磬龟无腹,蓍策日施。——《淮南子·览冥》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殸石(qingshi)  [ 汉字部件构造 ]:士眉几又石
    [ 笔顺编号 ]:1215213355413251
    [ 笔顺读写 ]:横竖横折竖横撇撇折折捺横撇竖折横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qìng]

    [《廣韻》苦定切,去徑,溪。]

    “硜2”的今字。

    (1)古代打击乐器。状如曲尺。用玉、石或金属制成。悬挂于架上,击之而鸣。

    (2)适宜制磬的美石。

    (3)寺院中召集众僧用的云板形鸣器或诵经用的钵形打击乐器。

    (4)南齐时报更用的响器。后因以借指时钟。

    (5)弯腰。表示谦恭。

    (6)泛指身形曲折如磬。

    (7)形容鸣声如击磬。

    (8)放马疾驰。参见“磬控”。

    (9)古死刑之一。悬而缢杀。

    (10)副词。方言。适才。

    (11)通“俔”。譬如,如同。

    (12)通“罄”。空,中空。

    (13)通“罄”。尽,罄尽。

    (14)通“罄”。全;遍。参见“磬地”。

    (15)通“罄”。形容声音坚致。

    (16)通“謦”。轻声咳嗽。参见“磬欬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午集下】【石字部】 磬; 康熙笔画:16; 页码:页836第02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硜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苦定切,去46徑,qìng,梗開四去青溪
    [ 平水韵 ]:去声二十五径
    [ 粤 语 ]:hing3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九】【石部】 编号:6008
      磬,[苦定切 ],樂石也。从石、殸。象縣虡之形。殳,擊之也。古者母句氏作磬。

     古文从坙。
     籒文省。
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甲骨文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