弘扬汉语古籍 传承国粹精华

[pán]

[pán]

部首:部首笔画: 9画总笔画: 19画

康熙字典笔画: ( 鞶:19; )

  • 五笔编码:TEMF
  • 仓颉编码:HETLJ
  • 四角号码:27506
  • UniCode:U+97B6
  • 规范汉字编码:
  • 基本解释


    pán
    古人佩玉的皮带:“鞶厉游缨”。
    小囊,小荷包:“男鞶,革;女鞶,丝。”
    马腹大带。
    车轴上系靷的皮环。

    笔画数:19;
    部首:革;
    笔顺编号:3354143554122125112


  • 民俗参考

    是否为常用字:否
    姓名学:非姓氏

  • 索引参考

    [ 古文字诂林 ]:03册,第14部,革部,10
    [ 故训彙纂 ]:2482|2560.17
    [ 说文解字 ]:编号1790,第03卷下,革部第10字
    [ 康熙字典 ]:页1391第03

  • 详细解释


    pán
    【名】
    (形声。从革,般声。革,去毛并经加工的兽皮。本义:皮制的束衣的大带)
    同本义〖leatherbeltforfasteningcloth〗
    鞶,大带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或锡之鞶带。——《易·讼卦》
    鞶厉游缨。——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
    又如:鞶帨(大带与佩巾。喻学者文辞繁琐);鞶带(革带,腰带);鞶厉(古代衣服上的带子)
    小囊。专指荷包。〖smallbag〗如:鞶囊(古代官吏用来盛印绶的革制袋囊);鞶结(小袋子的扎口)
  • 字形结构

    [ 首尾分解查字 ]:般革(bange)
    [ 笔顺编号 ]:3354143554122125112
    [ 笔顺读写 ]:撇撇折捺横捺撇折折捺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

  • 汉语字典解释

    [①][pán]

    [《廣韻》薄官切,平桓,並。]

    (1)古代男子束衣的腰带,革制,常用佩玉饰。后也指一般腰带。

    (2)古人佩以盛手巾细物的小囊。

    (3)马腹大带。参见“鞶纓”。

  • 康熙字典解释

    【戌集中】【革字部】 鞶; 康熙笔画:19; 页码:页1391第03(点击查看原图)
    〔古文〕
  • 音韵参考

    [ 广 韵 ]:薄官切,上平26桓,pán,山合一平桓並
    [ 平水韵 ]:上平十四寒
    [ 粤 语 ]:pun4

  • 说文解字详解
    【卷三】【革部】 编号:1790
      鞶,[蒲官切 ],大帶也。《易》曰:“或錫之鞶帶。”男子帶鞶,婦人帶絲。从革般聲。


  • 字源演变
    小篆楷体
版权所有©学霸图书馆   网站地图 滇ICP备2023006467号-48